声频能否测试仰拱

不能测试,仰拱上方存在填充层,且一般填充层的厚度也接近有2m,声频测试目前一般没有用于仰拱的测试,但可以尝试看看效果。

如果中间有一个点忘记采集,是否需要重头再来

如果忘记中间某测点的测试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重新测试达到数据完整

在声频检测过程中,如果中间某一个位置测试时,不小心将软件关闭,再次打开软件,是否需要重建文件夹,继续测试,检测完成后解析时进行数据合成,还是需要从头重新进行检测。

一般中间某个点少了是不好补的,现场测试时,增加测试数据与测点位置的核对频率,提高数据保存的质量

声频检测如何进行标定

声频的标定即标定波速,可以在已知厚度或测试以后钻孔验证厚度的方式进行波速标定

在不能进行标定的情况下,声频数据在解析时的波速是怎么确定?

在没有标定的情况下,可以参考咱们的经验波速

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有什么意义?

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是本仪器同时具有的两种反射信号识别方法。在应用中是互补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相互校正。详情如下所述:当底端反射信号(不一定是最强反射信号)较明显时,人工识别反射信号可以避免明显的干扰信号,且测试结果稳定,但这难免参进人为因素,给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带来影响;当底端反射信号不明显时,尤其是对于短柱初始信号、自由振动信号与反射信号相互叠加,人工识别将束手无策,如果强行采用人工识别其科学性、客观性将不复存在。

 

自动识别反射信号,本设备集成了FFTMEM、相关性解析等方法,自动解析人为因素小,解析简便快捷。自动解析无论是采用卓越频率、还是相关解析,都会降低对较强干扰信号识别。一方面本设备采用了半波移动、增幅处理等技术来增强立柱底端反射信号的自动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人工识别加以辅助解析,从而大大提高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具有对波形分析的能力,为何还需要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只能在对检测的当前数据进行分析,不能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二数据分析系统是对一次分析结果文件进行再次分析。如果现场需要临时查看测试数据的结果,则可以通过检测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软件则可以对已保存的测试数据进行再次查看与分析。

判断检测波形是否为可用波形的条件?

在原始波形上能准确读出首波和反射波的波形即为有效波形。一般有效波形信号为:首波清晰(主要体现在预触发段平滑,无杂波,入射波明显)、反射信号明确等。

现场检测过程中,标定电压始终高于0.2v是何原因导致的?

首先排除外界的干扰,如现场存在高强磁场(比如测试区域内存在高压线等)、强振动或线缆晃动甚至是强风等都会造成该现象;然后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一般首先确定连接或设置是否正确,可更换电荷电缆、改变放大倍数等措施来检查。

在软件操作过程中,敲击后主机无法采集波形。

可能的原因有多种:

1、线缆未连接;

2、线缆损坏;

3、打开多个采集软件;

4、线缆连接通道与软件中的触发通道不一致;

5、触发通道设置错误;

6、采集与激振协调不一致,在测试过程中,一般点击采集按钮后,隔3s~10s时间范围内进行激振。

现场检测中,突然出现标定不下去的情况,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解决

现场环境因素的干扰,设备硬件的问题。

解决思路:

1、检查仪器使用环境是否存在通电体等情况,若存在大功率用电设备应注意;其他强磁、震动的干扰。

2、首先确定CA202是否断电保护了,或重启放大器或对放大器短时间充电,再尝试

3、根据通道标定的情况,查看电压线是否存在问题;

4、定位测试:在使用前用电胶布包裹易弯折部位,避免接头处接触不良,将传感器拿起后把传感器底部擦拭干净重新测试,还是不行就更换电荷线或放大器电量位于2格及以下时,充电后再试

5、定性测试:在使用前用电胶布包裹易弯折部位,避免接头处接触不良,更换电荷线;查看放大器问题(放大器互换或放大器电量问题);更换电压线;重启软件。

采集数据时看不到完整波形(没有预留区间)怎么办?

1、偶然事件不保存,重新采集保存就好,若重复出现看第二条。

2、设备默认预触发点数为100,将预触发点数提高就可以调节出明显的预留区间。

上一页
1
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