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
成都总部:028-68611516
传真:028-68611530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兴五路355号西部智谷A区4栋7楼
E-mail: support@scentralit.com
关注服务号
©2020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1062568230
028-68611516
《数字技术与土木工程信息化》出版发行

一、编写背景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迭代迅速,以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土木工程信息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教材从土木工程“智慧工地”与“智慧养管”应用点出发,系统介绍了数字技术、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及发展趋势,对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建造、管理、运营过程中的数字化应用进行了深入介绍。
二、教材定位
本教材为土木工程智慧检测系列教材,“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配套教材。本教材以适应高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为背景,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编写完成。
本教材从信息流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管理、数据呈现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收录了在建建筑、桥梁以及公路工程的“智慧建造”及“智慧养管”应用案例,使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知识有较为全面和透彻的了解。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紧密贴合工程实际需求,以信息流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分别介绍了数字土木工程中各种数据采集与获取的技术方法、数据分析方案和手段。在实践方面,紧密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着重对数据展现及应用案例进行阐述,同时为了便于学习,本教材提供了相关试验的指导书。本教材体系完整,各部分内容详尽且相对独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用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前沿数字化技术,又可满足土木行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拓展及土木工程数字化的实际需求。
四、编写分工
本教材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蒋永林担任主编。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胡德贵、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夏红文担任副主编。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吴佳晔担任主审。参与编写的还有吕鹏磊(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刘光东(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张应迁(四川轻化工大学),赵强、李昆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晁春峰、杨超(杭州同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崔晓光(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廖知勇、周栓料(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全书由徐毛毛(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统稿。
五、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绪论、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管理、数据展现与应用、数字技术在工程建造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在工程养管中的应用、实践性试验、演示性试验。具体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养管过程中从数据采集至数据分析的一体化知识,还包括理论体系建造、关键技术解析、测试方法、具体应用及实操指导等。
本教材配有丰富的数字课程资源库、课件库及相关试验指导等教学资源,可作为职业院校土木建筑等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智能建造等专业选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试验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参考书。
➤本书配有多媒体助教课件,任课教师可通过加入职教路桥教学研讨群(QQ群561416324)索取。
发布时间:
2021-03-26
团体标准《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已实施

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盾构工程分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内39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的《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T/CSPSTC 55-2020)》团体标准,经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批准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12月15日起实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等有关规定起草。规程核心内容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雷达法的应用范围、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测线和测点布置的相关规定、各检测参数的估算及确定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及解释的规定和各检测指标的定量、定性划分等;
2)冲击回波声频技术的应用范围、测线和测点的布置要求及波速的确定等;
3)冲击弹性波测强技术的应用范围、测区的布置要求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确定等。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T/CSPSTC 55-2020)》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隧道衬砌质量的检测行为,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更有利于统一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更好地发挥质量检测对我国隧道施工及检测技术的指导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3-19
新规《落球回弹模量测试仪检定规程》JJG(交通)151-2020内容详解

(JJG(交通)151-2020)
自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编写背景
1、填方工程的质量是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变形特性,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期以来,针对填方工程等回弹模量的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设备种类也逐渐增多。其中,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岩土变形特性测试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不仅能够对填方工程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检测。由于其测试简单、快捷且准确度较高,其产品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
2、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岩土材料回弹模量测试仪,已经在国内外数十条高速公路应用,对保证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岩土材料的变形特性的检测对于提高公路的安全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很多研究机构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检测技术的逐步实用化,如最新一版《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已将落球仪测定土质路基模量试验方法加入其中,对路基模量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确定仪器的可靠性及检测精度,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交通安全建设和社会和谐起到促进作用,亟待制定交通运输行业计量检定规程。
二、编写依据
规程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 1002-2010)进行编写。
三、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四、主要内容
在充分吸纳交通运输行业试验检测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 1002-2010)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主要内容包括:
1、落球回弹模量测定仪组成及原理
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为测量路基土回弹模量的仪器。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由主机、球冠体、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法兰把手等组成。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示意图下图所示。
落球回弹模量测试仪示意图▲
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的原理是基于赫兹接触理论,以落球自由下落的方式冲击碰撞被测对象,通过采集和解析冲击接触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参数,计算获得被测对象的回弹模量。
2、计量性能要求
1、球冠体曲率半径∶120mm ±5mm。
2、球冠体质量∶19kg±0.3kg。
3、法兰把手质量∶1.4kg±0.05kg。
4、回弹模量相对示值误差∶不大于±10%。
5、回弹模量测量重复性∶变差系数不大于10%。
3、通用技术要求
1、外观结构: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外观应洁净、无锈蚀,球冠表面无明显缺损。
2、铭牌: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应有清晰的铭牌,铭牌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和出厂编号等。
4、计量器具控制
01、检定条件
检定环境条件
检定环境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23℃ ±5℃。
b)环境湿度∶不大于75%RH。
c)检定在无腐蚀性气体、无振动和无电磁干扰的环境进行。
02、检定器具
主要使用的检定器具如下:
a)数显半径规∶测量范围20mm~200mm,最大允许误差(MPE)不超过±0.02mm。
b)电子秤∶测量范围0~30kg,分度值不大于10g。
c)钢直尺∶测量范围不小于500mm,分度值不大于1mm。
d)标准试样∶选用无规共聚聚丙烯和聚酰胺材料的圆柱形标准试样,试样直径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300mm;标准试样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定值方法见附录A。
5、检定项目
检定项目见表,检定记录表格式见附录表B。
6、检定方法
01、通用技术要求: 用目测和手感检查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的外观结构和铭牌。
02 、球冠体曲率半径: 采用数显半径规测量球冠体的曲率半径,在两个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3、球冠体质量 :用电子秤测量其质量,重复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4、 法兰把手质量:用电子秤测量其质量,重复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5 、回弹模量相对示值误差
回弹模量相对示值误差试验步骤如下∶
a)采用附录A表述的方法确定标准试样的回弹模量值(Es)和标准试样的泊松比。
b)启动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输入球冠体和法兰把手的总质量、标准试样的泊松比以及下落高度。
c) 用钢直尺测量标准试样表面距离球冠体底部200mm处,将落球体从该处自由落下到标准试样上,记录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输出的回弹模量。
d)重复步骤c)测量10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e)采用式(1)计算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的回弹模量相对示值误差。
6、测定结果处理
检定合格的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发给检定证书;检定证书内页格式见附录C。检定不合格的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见附录D。
7、测定周期
落球式回弹模量测试仪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发布时间:
2020-09-15
解读-铁路隧道验收标准中,关于“冲击弹性波”的锚杆检验方法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